13918967367
当前位置:

商品资金的分类分级管理

浏览次数:67 时间:18-10-11 22:12

1.按购、销、存情况进行分类分组管理

     按商品的货源、销售和库存情况,将商品划分为若干类型,根据各类型商品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资金供应和管理办法。

    传统的商品分类是按照商品的分配和供应政策,国家计划要求和商品生产、供应、库存情况,将全部经营品种划分为若干类型,按类明确安排生产、收购和储备的原则界限,确定购、销、调、存的数额,作为业务经营和组织资金供应的依据。一般可分为:

    第一类型:畅销、供不应求的商品。对这类商品应设法组织货源,大力促进生产部门增产,扩大收购,合理分配并保持一定保险库存,进货资金可优先供应。

    第二类型:市场供求大体平衡、货源正常的商品。对这类商品应挖掘潜力,增加收购,扩大销售,保持周转库存,进货资金可按计划供应。

    第三类型:供过于求、产大于销的商品。对这类商品应以销定进,维持收购,并要求生产部门更新花色、促进产品换代,进货资金可暂按计划供应。

    第四类型:呆滞积压、有供无求的商品。对这类商品应调整收购,大力推销,压缩库存,进贷资金从严控制、不得超过。

    商品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应随生产与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作相应调整。因此,必须定期(季或半年)进行商品排队根据当时供应和库存情况预测产销趋势,提出调整意见,据以安排资金供应。

    当前,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作出既灵活又科学的反应。分类分级管理要立足于管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首先要着眼于买方市场,注意收集分析经济信息,加强市场预测工作,特别是冲破商品流转的行政区划限制,以扩大市场。

2.按ABC 分析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AEC分析法又称ABC分类管理法或重点管理法。它是用数理统计方法,把事物或管理对象按影响因素或事物属性或所占比重划分为ABC三部分,分别给予重点和一般等程度不同的管理,以抓住主要矛盾,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

    ABC分板法起源于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在分析研究本国社会财富状况时,从大量统计资料中发现,少数人拥有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而大多数人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这一现象表明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之关系。于是,他依据统计数字画成排列图,入们称之为巴雷特曲线图。后来,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经济管理活动也存在这种不均匀分布的规律,于是逐步把巴雷特的分类原理和方法广泛应用到物资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

    ABC分折法应用在商品库存的分类管理上,其分类标准一般是:平均库存量占平均库存总量的10一20%,而占用资金占平均库存资金总额70%以上的品种为A类;平均库存占20一30%,占用资金占20%左右的为B类;平均库存不低于50%,占用资金只占10%左右的为C类。

cache
Processed in 0.00687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