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8967367
当前位置:

公司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出现及发展

浏览次数:74 时间:18-10-12 13:44

     公司在我国起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这些手工工场的规模已经超出一般独资经营者的资本承担能力,已是合伙(合股)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与欧洲早年在家族经营团体和康枚达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伙经营团体十分相近。


     但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在我国的出现,则是外国资本侵入之后的事情。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以后,外国资本开始大举侵入我国。最先是资本主义商人来我国建立各种名目的“洋行”,并把欧美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做法搬到中国来;随后是我国的一些买办商人从应募入股权资到自己集资筹股创办公司,与此同时,国家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建立与完善。


     由外国资本带头以合股集资方式开办较早的一批公司有美国商人创办的轮船公司,它是在1861年由原旗昌洋行(广州)在上海伙同十几家其他商行以及一些中国买办股东,筹资100万银两建立起来的从事长江航运的轮船公司。英国商人在太古洋行、怡合洋行的基础上,分别于1873年、1881年建立了太古轮船公司和怕合轮船公司从事航运事业。同时这些外国资本也开始了向制造业扩张。1863年以怡合洋行为主,联合其他轮船公司集资24万元成立了香港黄浦船坞公司,从事轮船修造业。其他由外国资本带头以合股集资方式开办的较早的一批公司组织还有上海自来水公司(1881年),上海煤气公司(1864年),天津煤气公司等。


     当外国资本在我国各个经济领域兴办公司之际,正是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之时,一些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公司和商办公司也开始大量涌现。如轮船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为官商合办,后改为官督商办,清政府覆灭后成为商办企业。它是解放前中国最大的、带垄断性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1873年公开招到商股 47.6万银两,1877年商股扩大为73万银两、官服为190多万银两。又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清末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纺织的官督商办纺织企业,1878年正式招商筹办,曾在报上公布《招商集股章程》,公开招来商股,以优厚的“官利”、“股息”,吸引了一批中小股东的游资,到1881年,股本达50万银两。还有1887年开始筹办的漠河金矿,仿西方公司之法,先确定股本为20万银两,并在“漠河金厂章程”中规定“若有盈余,作为20成均分……”。当时,按公司形式设立并运行的企业还有中国电报总局、汉(汉阳铁厂)、冶(大冶铁矿)萍(萍乡煤矿)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等公司。商办公司中,由怡合洋行的祝大椿与人合资创办的华兴机器面粉公司、公益机器面粉公司、怡合机器皮毛打包公司(创业时间在1880年一1905年之间)等都具一定规模,三个公司的创业资本领达202万元。中国民族资本在兴办产业时,也开始采用集资合股的企业组织形式,如1882年广州商人合资建立的造纸公司;1890年上海商人合资兴办的上海经昌火柴公司;1878年招商试办后改称的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等,都是民族资本创办的较早的一批工业公司。


     与现代公司出现相适应的有关公司管理法律法规也在我国出现。最早是在1904年1月,当时清政府商部奏颁的《商律》中,有“公司”一门(即《公司律》草案),并且奏定《公司试办章程》,设注册局专司其事。1914年1月13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将清政府拟定的《公司律》草案修订增改,称《公司条例》,共251条;同年7月19日又公布《公司条例实施细则》,与此有关的《公司注册规则》和《公司注册施行细则》等也先后公布。1929年12月26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公布了《公司法》,1930年2月21日和6月30日又先后公布《公司法施行法》和《公司登记规则》。这些法律的公布执行对于规范公司行为,完善我国公司制度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我国公司企业开始形成,并有了发展,但不够发达。据《中国近代工业史料资料》一书记载,到民国成立以前,我国已有注册成立的工业公司360家;到1920年注册过的工业公司已达1167家。另有史料记载,到1935年我国注册成立的工业公司达2682家。但公司所占企业的比例不大,据1953年政府对 20个主要行业的6941家私营企业的调查,工业公司仅560家,占企业总数的8.1%。另一个特点是公司规模有限,据1931年对330家公司的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家拥有的资本为350137元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的资本更少。三是公司发展的环境恶劣。来自外国的资本势力对我国民族资本的欺压、打击,社会的不安定,连年征战,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使得公司组织不能得到顺利发展。


cache
Processed in 0.010746 Second.